适用范围
以二级处理再生水为水源的大田和设施农作物滴灌系统以及园林绿地滴灌 系统。
基本原理
该技术针对再生水滴灌系统运行过程中细菌、藻类及有机物等化学物质形 成的生物堵塞,利用氯的强氧化作用,定期对再生水进行加氯处理,起到抑制 灌水器流道中细菌生长、减缓生物膜的形成或分解的作用,从而防止和减轻生 物堵塞危害,有效提高再生水滴灌系统性能和运行管理水平。
关键技术或设计特征
(1)加氯原料与装置
加氯装置选用控制精度较高的施肥装置,如比例施肥泵等,但不能与加酸 和施肥同时使用。加氯装置布置在过滤器的上游位置,以防止细菌和藻类在过 滤器内生长,同时也可过滤加氯处理可能产生的沉淀,如嗜铁、锰细菌氧化灌 溉水中的铁和锰形成的沉淀。从使用方便及安全角度考虑,加氯原料可选用 NaOCl。
(2)加氯方法与优化运行参数
根据水质状况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进行加氯处理,加氯浓度范围根据再生 水水质状况取 0.2-2%。为了保证加氯的有效性,每次加氯的时间应不少于 1 h,以保证氯与再生水中污染物有充足的接触和反应时间。加氯周期应根据灌溉 水质状况和灌溉频率综合考虑确定,加氯周期以不超过两周为宜。
加氯过程中需要通过余氯测试来判断和调整加氯浓度范围是否适当。定期 注入氯的浓度在 1%左右时,系统末端余氯浓度范围为 0.2-0.3%;余氯浓度的变 化取决于灌溉水质状况。余氯测试应在加氯开始 10- 15 min 后在系统最远端的滴 头或冲洗阀门处,用便携式余氯测试工具测定出流水中的余氯浓度, 如余氯浓 度超出范围则需调整加氯浓度,重新计算加入量。
每次开始加氯处理前先灌水 10 min 以上,以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加氯处 理完成后再根据设定的灌水量灌水 10-40 min 冲洗管网。
在加氯过程中,当灌溉水的 pH 值超过 7 时需要加酸,将灌溉水的 pH 值调 整至 6.5-7。加酸的原料可选用盐酸、硫酸、硝酸、磷酸和酸性氮肥(如硫酸尿 素)等。
上一篇: 兼氧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下一篇:精量灌溉决策与控制技术